固废基低碳混凝土
引言
中国力求在2030年前和2060年前分别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这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火力发电的CO₂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的40%,位居行业第一,并且产生大量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等副产物需要消纳;钢铁企业的CO₂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的18%,位居行业第二,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渣、钢渣等固体废弃物;水泥行业的CO₂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3%~14%,位居行业第三。
据统计2020年全国粗钢产量为10.5亿吨,每冶炼一吨粗钢产生0.10~0.15吨的钢渣,由此计算可知2020年全国产生1.1亿~1.5亿吨钢渣,数量如此之大,如不加以合理利用,不仅会占用大量耕地、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钢渣由于自身存在成分波动大、安定性差、粉磨成本高和活性指数低等问题,其利用率不足 30%。目前关于钢渣磨细粉用于制备胶凝材料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该胶凝材料用于混凝土的制备,能够替代部分水泥用量,不仅节约了天然材料,而且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符合国家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彭鹏飞等研究了钢渣、水渣、水泥熟料掺量比为40%、45%和15%时可达到S95级复合矿粉要求;刘轩等发现钢渣、矿渣和脱硫石膏比例分别为25%、63%和12%时,可制备出28d强度为55.97MPa的无熟料混凝土。徐东等以碱渣30%、矿渣45%、钢渣15%、脱硫石膏10%的配比作为胶凝材料制备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可达38.33MPa,经分析该胶凝材料中各原料在协同作用下的水化产生C-S-H凝胶、钙矾石和Friedel盐,从而获得胶结强度。李颖等发现矿渣、钢渣及石膏能够产生以生成钙矾石为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主要水化产物是钙矾石和C-S-H凝胶。但是针对所研发胶凝材料本身物化性能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所制备净浆、胶砂、混凝土等试块性能系统分析的研究较为鲜见。
本文将钢渣、水渣和脱硫石膏按质量分数为35:55:10的比例进行复掺混磨,混磨成比表面积为400m²/kg以上的复掺粉作为复合胶凝材料。按照JG/T486《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标准对复合胶凝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性能研究分析;通过净浆实验研究了复合胶凝材料与水泥不同比例对标准稠度用水量、初凝和终凝时间的影响;通过复合胶凝材料替代水泥制备C30混凝土实验,系统的研究了复合胶凝材料对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水渗透性的影响。
1 实验原料及表征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 结论